在选择无损检测方法及系统时,需综合权衡多个关键指标,敏感性是无损检测方法的首要特征,它决定了检测系统识别最小尺寸缺陷的能力。敏感性通过检测到的缺陷的大小和相对大小(取决于被测材料的厚度)来评估。
可检测性
缺陷类型:不同类型的缺陷(如气孔、夹杂物、裂纹等)具有不同的可检测性。
缺陷大小:较大的缺陷通常更容易被检测到。
缺陷方向:缺陷的方向性会影响其在检测中的表现。
在产品中的位置:缺陷在产品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可检测性。
可靠性是指对被检测产品做出正确适用性或不适合性判断的可能性。缺陷检测和控制的可靠性是统计指标,要确定它们,需要有足够多的关于测试过程中识别的缺陷的信息。通过将检测到的缺陷特性(如数量、大小)与作为参考的方法在检查过程中检测到的缺陷的相似特性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所采用检测方法的缺陷检出值和可靠性。
控制效率是指从测试结束到收到有关被检查产品合适或不合适结论之间的时间段。它对控制作业的性能有重大影响,影响着生产线的流畅性和整体生产效率。
其他考量因素
除了上述核心指标外,选择无损检测方法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成本:包括设备购置、操作人员培训、耗材及维护等成本。
效率:检测速度、操作便捷性及对生产流程的影响。
生产力:检测系统的处理能力及对大批量产品的适应性。
结果文档的可用性:检测结果的记录、分析及报告的便捷性和准确性。